张峰:“互联网 ”的四个重要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5-05-16【通信产业网讯】(记者 王彦彬)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已经成为信息通信全行业宣传和展示自己成就的一个平台,也成为加强与行业内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517恰逢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50周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出席纪念活动并致辞。在致辞中,张峰谈到“互联网 ”时表示,现代农业、工业制造、现代服务业和运营是“互联网 ”重要切入点。
新阶段四大特点
张峰指出,多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应用技术和用户基础,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加速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行业创新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设施能力更强。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国光纤到户的端口数超过2亿,4g基站超过96万,3g基站超过130万个,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超过了1000个,机柜超过了28万件,服务器也超过了300万台,cdn覆盖网络节点数也超过了2000个,去年又新增了七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智联点,都全部开通,并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是行业规模更大。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接近13亿,其中移动宽带用户,3g和4g达到6.4亿户,再加上原有的2亿固网用户,我国宽带用户已经达到了8.4亿。我国互联网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三是增长速度更快。2015年3月,三家电信企业移动数据比互联网业务收入超过了700亿元,对行业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100%,互联网服务收入占信息通信全行业的收入比重从2010年的20%提升到去年的53%,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此外,去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13万亿,保持了20%的增长。
四是融合程度更深。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应用创新发展迅猛,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一轮浪潮,p2p、众筹、o2o等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除了面向大众用户的消费互联网蓬勃发展以外,物联网以及面向生产制造的工业互联网也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
四方面工作推动
万物互联的目标将逐步成为现实,并推动制造化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方向演进和升级。当前,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信息重新业承载着越来越大的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基石。世界主要的国家都在加快进行战略部署,从信息通信技术再造制造业,抢占产业和技术的制高点,打造国家新的竞争力。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特征明显。正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从以投资出口驱动为主向依靠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这些都要求我们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好、利用好互联网,加快发展信息通信业,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和发展内生的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通信业,日前正在抓紧部署互联网 行动计划,这为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张峰指出,在新形势下,为更好发挥信息通信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宽带基础设施平台。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通信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石,是信息服务顺畅运行,网络经济溶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将全力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的力度,大力促进提速降费,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断完善宽带普遍,服务保障一致,缩小数字鸿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新需求,优化互联网国际通信网络布局,继续推进国际带宽扩容。
二是推荐技术业务创新协同发展。创新是信息通信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进一步简政放权,逐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协同创新,努力形成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多元投资,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同时,还要积极壮大互联网新应用和新业态,推进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三是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方向,为加快推进互联网在工业、农业以及金融、商贸、物流、教育、社保等服务业和社会管理各个领域广泛的应用和深度的融合,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和更加便捷的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加快形成层次高、带动性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业管理。一方面要加快简政放权和市场开放的步伐,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推进行业信用建设,构建适应现代市场要求的行业监管体系,不断提高行业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多种市场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切实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防护,强化新技术、新业务的网络安全管理,加大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的力度,积极治理各类网络安全威胁,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水平,达到更加安全可信的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