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公司在发展第三条曲线中的定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5-04-29公司的转型应该是多数人的转型而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任务,省公司需要在发展第三条曲线中进行有效定位并发挥作用,就需要结合已有资源和能力,以本地化为方向,立足于本地市场,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同服务于本地客户需求。本地化服务的关键是要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
流量经营本质上是经济理论中的互补品问题。“互补品”在经济学中是指必须与其他商品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其效用、满足消费需求的商品。根据经济学家奥兹?谢伊(ozshy)的观点,接入服务和应用服务是一对互补品,二者共同构成运营商所提供的完整服务,这一机制根源于电信服务的技术特征,即osi七层结构。例如语音服务可以分为接入服务和应用服务,语音的接入服务可以抽象为电路接通过程,语音的应用服务可以抽象为用户的通话操作应用;而与语音服务对应的不是流量服务,而应该是互联网服务,这是因为流量业务是互联网服务的接入服务形式,而互联网服务的应用服务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从效用上来看,语音服务可以完整的满足用户的通话需求,可以单独发挥效用,创造出封闭、完整的价值;但流量服务不会单独带来效用,必须要结合具有互补品属性的互联网应用才能发挥其价值。
从语音到流量业务的转换意味着运营商从提供完整商品“退化”为仅提供互补品,破坏了已有的成熟的商业模式,由此催生了一系列问题,流量经营便是其一。这类问题的产生一方面在于运营商服务价值链的“解耦”:语音业务的价值链是封闭的、自成一体的,可以看做是接入服务和通话应用两项互补品的紧密耦合,由于技术上和成本上的原因,这两类服务都只由运营商来提供;而流量业务的接入服务与应用服务是分离的,运营商以流量服务形式提供接入服务,而大部分的应用服务都是由ott提供,尽管运营商希望继续提供封闭服务,但是应用服务不依赖于网络,是开放的、竞争的、甚至是免费的,由于组织方面的差异,运营商往往难以与ott在应用服务方面进行竞争。另一方面从语音到流量的转变理论上意味着在不改变资产配置的情况下运营商资产使用效率的下降,这是因为在一般意义上,使用可以生产完整商品的资产,仅仅生产商品的一部分,资产使用效率一定低于正常水平。由于资产特征决定组织形式,因此资产效率问题体现为组织成本和服务价值的不匹配。例如运营商原有的组织体系是针对语音业务的技术特征和盈利模式设计的,尽管也可以满足数据流量业务的组织需求,但是组织功能上存在冗余或缺失,组织成本上存在浪费,同时由于技术演进的节奏、服务延续性的要求以及组织刚性的限制,运营商的生产模式和生产体系难以短时间内改变,无法快速建立起针对数据流量业务的低成本的组织方式,这意味着运营商在一定时期内仍要使用相对高成本的组织方式来满足相对低价值的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