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波详解《中国制造2025》: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 -凯发app

苏波详解《中国制造2025》: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

发布时间:2015-03-30

3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详细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苏波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

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近期将正式印发。苏波指出,制造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契、强国之基。对于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需。最近这几年,对新一轮产业革命议论很多,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中国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的发展方面也需要一个应对的蓝图。二是金融危机后各国对制造业的发展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比如说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兴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调整步伐也在加快,中国作为第一制造大国,也需要有应对的措施来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三是经过6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许多非常重要的领域已经具有了全球竞争力。

2014年,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20多个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50多名院士、100多位专家来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之列;第二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中位;第三个十年,要进入世界强国的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2025》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当然也描绘了未来两个十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我们要建成制造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战略所需和当前所需。

苏波指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定的目标,落实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推进。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务实地推动制造强国建设,这里面包括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要制定“1 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

《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性何在?

与以往国家制定的许多产业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战略相比,苏波强调,《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它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当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所以,出于这样一个总体的方向,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行业规划,比如说“十三五”、“十四五”这样一个规划来看待,而是起了《中国制造2025》,类似于德国工业4.0这样技术性的名称,就是要体现与以往规划的不同点,这个不同点就体现在它的战略性、长期性,以及对新技术革命的应对措施。

对于《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性,苏波指出,第一个非常突出的就是,通篇贯穿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容,不论是在指导思想、我们的任务,还是在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一些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的蓝皮书,都突出了中国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要充分体现新技术革命的影响,要与世界同步。通过这个规划,不是一般性的按部就班地成长,而是要实现从工业2.0、3.0到4.0跨越式的发展,这是这个规划跟传统的规划的性质、内容以及它所包含的任务的不同点。

第二点就是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通篇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已经很大,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产能的扩张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的差距。

第三点就是在整个规划的内容和实施上采取了一个重点突破的战略,因为中国制造业的体量已经很大,缩短和国外的差距,建设强国,着力点在哪儿?之前已公布的十大领域都是高端领域的发展,比如说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这十大领域当中也有传统产业,比如说电力设备,目前无论是百万千瓦的核电、百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的火电、百万千瓦的大水电,还是特高压输变电,我们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我们在高端的核心部件和技术研发方面,还要继续攻关和提高。

战略规划如何落实?

对于规划最后怎么落实、怎么推动,苏波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解决核心的问题:一是要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现有的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然后市场化地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二是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通过智能制造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三是工业强基工程。中国制造业落后,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比较落后,这方面我们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四是绿色发展工程。工业占我国整个能源消耗的73%,在节能减排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所以要实施绿色发展工程。五是高端装备创新的一些工程。除了已经在做的“核高基”、互联网、数控机床、大飞机等专项,还要推进一些新的专项启动,以提高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另外,还实施了一个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李克强总理很赞赏这个绿皮书。这个绿皮书不是政府给企业或者市场去画一个指令性的框框,而是通过100多位专家研究以后,对中国的装备在未来要实现由大变强、实现高端引领,在哪些技术上要有突破,给市场提出了一个方向,不是要指令企业去做什么。这些技术方向,是实现强国建设必须达到的基础的技术目标,这个目标李克强总理要求动态管理,两年一修订,不断深化。

与德国工业4.0相比有何异同?

苏波还对比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这两个规划的异同点。他表示,相同点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特征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革命与能源、医疗、制造、交通、农业、媒体等相结合,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业态、新的模式和新的技术,会产生巨大的产业影响力。比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一变革的趋势和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这一点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而差异化在于以下几点:德国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所以它直接实施工业4.0,在两化融合、信息化推动“互联网 ”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产业技术比较好。中国是在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的情况下,要实现我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但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最重要的目标是一样的,所以双方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不完全等同于德国工业4.0。德国工业4.0就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中国制造2025》自始至终贯穿着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但是它不是专门为应对新一轮革命制定的一个规划,它还要顾及规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顾及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未来的《中国制造2025》“1 x”的规划体系里,将专门制定一个跟德国工业4.0相类似的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理念和原则的一个规划,比如说智能制造的规划,或者两化融合的规划,这个规划是跟德国工业4.0完全一样的。还有推进方式上,我们要从工业2.0、3.0向4.0推进,任务更加艰巨,但是最终会形成双方在工业4.0上的会合。

苏波透露,马凯副总理最近到德国访问的时候,跟德国政府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就是中德两国政府在加强工业4.0领域合作方面已经形成了六点共识:一是建立合作机制,在中德两国政府间要建立工业4.0的对话机制,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领。二是联合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工业4.0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标准的制定,会合作制定一些新的标准。四是加强工业设计领域的合作。五是加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合作。六是大力开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训和合作。中德在《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方面的合作是双赢的,会取得很好的成果。

联系电话:010-62199788
公司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七北路tbd云集中心(42号院)16号楼
凯发平台 copyright 2015-2020 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凯发app的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网站地图